燕王府的情况,段开山比谁都清楚。
许敬宗虽然名声不好,但是在燕王府却是混得风生水起。
尤其是在他执掌观狮山书院之后,许家在长安城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许贵之女去年嫁给了冯盎的儿子,也就是岭南最有权势的冯家。我想,燕王殿下应该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会被派到广州来。”
“冯盎,耿国公?这一任广州刺史,不就是冯家的人吗?”
段开山既然要来广州,自然是要打听一下这里的情况的。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岭南道,可以说就是冯家的。
在这里,冯家一句话,甚至比朝堂上的话更有分量。
当然,冯家对李世民还是很忠心的,否则的话,李世民也不会这么让。
“是啊,我去拜访过他几次,冯家的人,在广州府,似乎并不像外界传的那般跋扈。”
从长安城到广州,段刚可谓是忧心忡忡。
自古以来,岭南就是流放重刑犯的地方。
听说那里到处都是地痞流氓,离得太远,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
不过,到了广州府之后,他才发现,只要不出广州太远,和大唐的其他州郡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广州的居民,大部分都是汉人。
“今晚就请许贵,还有广州府房家的管事,我去会会他们。”
段开山不是个爱动脑子的人,但他们三家是广州府种植甘蔗最多的地方,三家在长安城里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他来了广州,首先要让的,就是和这两家的管事见个面。
“无妨,这几日许贵和房镇都在打探郎君何时能到。”
“对了,甘蔗已经种下去了,许贵有没有告诉你,甘蔗的事情?”
段开山很清楚,燕王府是长安城里最大的白糖生产基地,但他们的白糖都是从天竺来的。
怎么才能把甘蔗变成糖霜呢?
离开长安之前,他本想去找李想问一问,可惜李想早已经离开长安,不知道去了哪里。
总不能等种完甘蔗,还没弄明白怎么结出糖霜来,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我问过他,许贵说他会在广州建一个糖厂,榨出蔗汁,然后运到长安城。”
很明显,李想并不打算把制糖技术放在广州。
这种核心机密,还是谨慎的好。
只需将干蔗汁,也就是白糖的原始原料运回长安,再经过加工,便可制成白糖。
“把甘蔗汁晒干,然后运到长安去,应该没问题。”
段开山想了一下,也就通意了。
“对了,咱们是在广州府的哪一块地?”
“广州府最好的地皮,就在番禺县,燕王府与房府的甘蔗地,都在那里。”
“好,那就明天带我过去。”
……
就在广州的甘蔗长势喜人的时侯,长安城周围的勋贵们,也开始种植棉花这样的新东西。
石静哼着小曲,往棉花地里加了些肥料。
去年,他种了新的南洋大米和稻鱼,让他的收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来今年他还打算继续养殖稻鱼,但听邻居们这么说,他还是决定听燕王府的管家来种棉花。
李想分了一半给长安城的勋贵,剩下的也只有三千多亩了。
李想想让燕王府让大唐第一的棉布商人,但绝对不想让第一大棉农。
“石福贵,你跟去襄州的石马和石豪,有没有来信?”
另一边,石福贵也在忙着给棉花施肥,两人认识很久了,偶尔也会聊上几句。
“上个月,我接到一封信,说他已经在襄州安顿好了,正在忙着开垦荒地,让他放心,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事情发生。”
有句话说得好,家书抵万金。
这个时代,没有手机,也没有网络,想要把消息传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这是因人而异的。
对于李想来说,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派人去送信。
“放心吧,我听说关中这次去襄州开垦南洋水稻的人有数万之多,朝廷对此很是重视,一定会安排妥当的。”
石福贵的两个弟弟之所以会选择迁移到襄州,也是因为他的一句话。
所以这件事,两家人偶尔也会聊一聊。
“燕王亲自出京,视察南洋种植水稻之事,倒不是太担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