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国家顶流 第36节(2 / 3)

加入书签

不是我弱我有理吗?你只要比我好,你有理也是没理。怎么现在不是这样了?明明他们家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对方可是教授啊,怎么可以和他们一个普通家庭计较,网友居然还不支持他们。

不行,还得想个办法,否则不是上不上法院的事情,那可是要赔钱啊!

家长急得在家里转圈,想要找出一个方法来解决这件事情。可是不管他怎么想,好像都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件事情。

要不要找媒体来报道这件事情?他的春秋笔法还不算太纯熟,但是媒体的春秋笔法和他可不是一个等级的。

但是现在官媒都已经把这件事情定性了,愿意报道他们的媒体少之又少。除了那几家天天都要关注犯罪分子心路历程的媒体之外,恐怕也没有其他媒体愿意报道。可是那几家媒体除了少数的死忠粉丝之外,其余人天天都会嘲笑这几家媒体。

就跟看猴戏一样,这几家媒体出来报道之后,大家第一时间不是谴责,而是嘲笑他们又在放什么假新闻。

其实他们也不算是放假新闻,新闻是真的,但是屁股是歪到宇宙去了。

要不要去找他们,这是家长正在思考的问题。他可不想给别人钱,正在读高中的孩子也不能有事。开什么玩笑,孩子以后还要读大学,考公务员呢。要是背上一个处分或者是行政处罚,考什么公务员。

不行,一定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家长现在能够找的,就是屁股歪到宇宙边界的西方系新闻媒体。比如说什么西方日报、新跳报、今日西方财政报等等。

这些报纸挑动职业对立,比如说医患关系、师生关系、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那简直就是功不可没。

也正是因为这些报纸,动不动就要关注犯罪分子平时多可怜之类的等等,才会变成现在的我弱我有理。仿佛只要我出生不好,我不努力,我赚不到钱,就是这个国家的错,我就可以犯罪,你们都必须同情我。如果不同情我,那就你们都被洗脑了。

可是他还真没有联系西方报纸集团的方式,也不知道去联系。

就在他头疼的时候,没想到西方报纸集团的记者自己找上门来。

这就像是想要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您好,请问您是宋香的家长是吗?”

“我是!”家长有些出神的说道,“请问你找谁?”

“我找你。”电话那头,应该是一个中年的声音。

“你是?”

“您好,我是西方日报的记者,想要找您了解一些情况。”记者在电话那头说道,“您能够接受采访吗?”

“当然可以。”家长简直是欣喜若狂,没想到,这就自己找上门来了。

“听说您的女儿才十七岁是吗?”

“对对对,她才十七岁,花一样的年纪,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做呢。”

“如果,我是说如果您的女人上了法院,您还能活下去吗?”

“这生活还怎么过啊。”家长开始他的表演,“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不就是为了让儿女过更好的生活吗?你看看现在,这都是什么事情啊。”

“我们家不过是升斗小民,斗不过人家,她平时真的是一个乖孩子。根本就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一定是有人带坏她的。他们不去找带坏孩子的人,来找孩子。这不是欺负人吗?是不是带坏孩子的人他们动不了,只能来找我们。”家长一边哭,一边抱怨,“太欺负人了,她才上高中,这要是上了法院,判了刑,怎么可能读大学。这不是一辈子都被毁了吗?”

“他们不能这么毁了一个孩子的一辈子啊!”

“是啊。”记者听着家长的哭诉,特别兴奋,但在电话力道声音还是非常平稳,“那您以后有什么打算吗?”

“我能有什么打算,我只是希望他们高抬贵手,放过我的孩子。”

“这个事情,我希望您们报社能够报道一下。这可是一个孩子的未来啊,说不定我家孩子还能给国家做贡献呢。不是都说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吗?”

“是是是,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帮您伸张正义的。”

记得挂掉电话之后,根据采访写了一篇报道——

【西方日报v:罪不及孩子,请放过祖国未来的花朵!

前些天听闻某位教授状告一群未成年的事情,本报独家采访宋某的家长。宋某曾在网上随口说了某位教授几句,没想到这位教授竟然一怒之下,要将宋某及其他曾经说过他的未成年孩子一同送上法庭。

本报记者认为,他们都还只是孩子,犯错之后只要教育改正就行。不需要用到这样的惩罚,他们都还很小,还有很多美好的未来。某位教授,也不用这么大动干戈,只为讨伐一群孩子。

家长也曾说过,家中困难,根本就没有额外的费用支付律师。况且,孩子们也知道错了。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请舆论网友、以及某位教授都宽容一些!

记者:李成】

【我先来,李成今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