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章 帅孟奇对文艺工作者的教诲(1 / 3)

加入书签

1984年11月22日,中顾委委员、老一辈革命活动家帅孟奇带着参加了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喜悦心情和会议精神,回到了她的故乡。她的朗朗笑声,回荡在巍巍金牛山的上空,她的矫键身影,映入了悠悠沧浪水的碧波。连日来,在汉寿县城,在第一中学,在西竺山乡,在坡头镇红星村,在沧浪水两岸的每一个角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争相传递着令人愉快而兴奋的消息:“帅大姐回到了故乡!”“帅奶奶看望了我们!”“老革命家帅孟奇走访了养鱼专业户!”

我们这些搞文学艺术工作的,也和全县人民一样沉浸在这种喜悦之中。我们要向帅老汇报县文联已经恢复了,以及文联创办《沧浪》文艺期刊的设想、打算,求得她的支持,聆听她的教诲。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呀!

1984年11月28日,我们和帅老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吃过晚饭后,在索园宾馆前的场坪里散步,眼光却不时地投向二楼,那里,帅老正在听取中共常德地委书记陈彰嘉的汇报。整座楼房,在火红的晚霞映照下,显得更加庄严、伟岸,楼前楼后,院内院外,一派彤亮,金光灼灼。

就在这时,我们得到帅老接见我们的通知,激动的心差点从喉咙里蹦出来。快步跨上二楼,推开204号的房门,帅老正端坐在沙发上,身边的茶几上摆着一盘橘子。她连声和我们打招呼,起身和我们握手,又要我们吃橘子。帅老的热情接待,使我们无拘无束,好像不是和一位老一辈革命活动家在一起,而是一位普通的妈妈,普通的奶奶。不是吗?她还是和1979年、1982年那两次回故乡时一样,一套瓦灰色罩衫罩裤,一双蚌壳型青布棉鞋。她和谁说话,就把身子亲切地侧向谁,果断地做着手势,不时响起一串串爽朗诙谐的笑声。当她得知:文化大革命前,由于著名作家周立波、蒋牧良、王剑清的重视,提议,汉寿县成立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后来,被那一场凄风苦雨摧垮了。在机构改革中,中共常德地委、汉寿县委的高度重视,又恢复了汉寿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在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热潮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帅老满面微笑,连连点头地说:“有了文联这个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就能更好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了。”我们告诉她:“帅老!文联刨办了《沧浪》文艺期刊。”她说:“那好呀!”即刻朗诵屈原的诗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我们佩服她的渊博学识,又为她超人的记忆力惊叹。

我们创办《沧浪》文艺期刊,目的是为了培养本县的年轻作者,为他们提供一块发表作品的园地。与此同时,汉寿县值得写的东西很多,它的确像一颗熣灿的明珠,吸引着省内外的著名作家、艺术家到这里来体验生活,从事创作。有了《沧浪》这块阵地,就可以把全县的文学艺术创作搞得更活跃。帅老听了以上汇报,关切地问:“周立波的儿子周健明到汉寿来过吗?”她听了我们的回答,满意地笑了。她这样关心作家的生活、创作,我们汇报得更详细了:一份县办小刊,得到众多名家的支持。著名作家陈伯吹、陈模、未央、谢璞、金振林、邬朝祝、苏叔迁、刘霄、张安民、易尔康,题写了贺词。著名作家浩然赐给了他的最新佳作《姐妹》(外一篇)。《北方文学》副主编、著名作家毕方,代表她的丈夫著名作家钟涛,写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为《沧浪》扩大了影响。

帅老听着听着,又爽朗地笑了,说:“有这些作家的支持,你们就有了坚强的后盾。”接着,她逐个逐个地询问了这些作家的近况。她说:“把《沧浪》办起来是很好的。既然办了,就要办好。首先,要组织广大作者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投身到建设四化的火热生活当中去,多写些反映现实的作品。使人们读了,不仅得到艺术享受,还要受到思想教育。过去,周立波写的小说,人家都喜欢看。你们都是看过他的小说的啦!大家都认为他是属于一等文化人。他写的小说,都是实际体验的结晶。他办过《沅陵日报》,在上海坐过国民党的监狱,在延安担任过‘鲁艺’的教员,亲身参加过土地改革运动。具体点讲,他的优秀小说《山乡巨变》,就是在益阳经过长时间的生活体验后才写成的。那时,我到益阳去看望他,正遇到他和群众一起挑土。他挑又挑不起,一走一歪,还是坚持挑。他写的《暴风骤雨》,也是有实际体验的,所以,获得了斯大林奖金。前面,我不是问到周立波的儿子周健明到汉寿来过没有吗?我是希望周健明也像父亲那样,多到实际生活当中来体验。周健明写的东西很多,也写得很好,但还赶不上他的父亲。当然,他经常到实际生活当中来,又不断地写,总有一天会赶上去的。你们要在县里培养出一批作者,首先应该从狠抓深入生活入手。上面的同志要下去很困难,有种种不方便。作为县里的作者,时刻处在实际生活当中,只要留心观察,处处做有心人,就会发现很多宝贵的东西,就有写不完的第一手材料。”

帅老稍作停顿,又加重语气说:“这几年,全国变化很大,尤其是农村,产生了意想不到深刻变革,涌现出很多专业户,养猪呀,种花呀,植莲呀,在他们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写。阳南塘乡的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