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重要情报(1 / 2)
接学忠、王玉湘为了抓住肖贤启的犯罪证据,首先根据笔迹查找那位隐姓埋名的受害女大学生。
按常规,在肖贤启身边做过公关小姐的就那么些人,尤其是在湘琼企业开发公司服务过的公关小姐更是为数有限,且又是大学生,又是湖南人,应该一寻就着。
可如今办案,对任何事情都不能照常规思维去推测。在湘琼企业开发公司工作过的公关小姐,个个都是漂亮的大学生,个个都是的道的湖南人,而且个个都只干满一个月,领了工资就走了。没有一个人的笔记对得上,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是受害者。面对这些可怜又可爱的姐妹们,他们只能在心里感到惋惜和悲哀。同时,他们也表现出无比的宽容和理解。
女人,尤其是年轻貌美的女人,如果没有好的名声,就如同一朵掉进了粪坑的花,即使再美,有谁还会伸手拾起,捧着,或是插进花瓶呢?!保全美好的名声,等于保全鲜活的生命。
再说,如今是金钱万能的社会,有罪的人,只要有钱,有罪也能变成无罪。肖贤启有的是钱,受害的姐妹们能不担心他用金钱买通关节,逍遥法外吗?到那时,揭发他的人更是要倒大霉。
他们没有穷追紧问,只好忍痛放弃了这条线索。
他们从琼岛归来,顾不上与夫人和孩子作一次深情的团聚,又开始对第二条线索的追寻。
为了不打草惊蛇,接学忠、王玉湘乔装改扮,深入到市商业系统了解肖贤启的基本情况。有关方面提供的都是肖贤启的先进事迹和立功获奖的材料,再加之衷心的赞美和高度的评价,谁也不谈肖贤启有半点问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肖贤启打破了这千年古训,他就是一块十足的金,他就是一个完美的人。
肖贤启出身于建筑工人家庭,从小跟随父母在城市建筑工地奔波,只读完初中就进入了社会。1971年被招录为邵阳市纺织品站职工,那时他年仅16岁。他曾当过业务员、加工员、保管员,熟悉纺织品购销业务。
时势造英雄。八十年代,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贯彻实施,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少环节的“三多一少”流通体制逐步形成,打破了国营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这种突如其来的冲击,使邵阳市纺织品站陷入了几十年来从未遇到过的困境,销售下降,库存猛增,亏损达120万元。面对现实许多人懵了。
有的不知所措,一味叫苦,埋怨“地盘缩小,生意难做,饭碗难保”。
有的对“三多一少”很不理解,说什么“辛苦革命几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
就在这个关口,肖贤启的看法与众不同,认为这是改革的必然,光埋怨是没有用的,纺织品站必须改弦更张,跟上时代的潮流。
他向市政府递交了打破纺织品站封闭的管理方式,开展综合经营的意见书。
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成立了综合经营部,并委任他为科长,担起经营部的重任。
为了扩大市场,他又带领七八名“铁杆哥们”在深圳开办了办事处。
八十年代,中国人把深圳当作淘金之地,以为只要进入深圳,就能赚大把的钞票。究竟如何,谁也说不清。
肖贤启领着他的铁杆哥们,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果真敲开了生财之道的大门。
他们首先从“国贸大厦”闯起,这座53层,150米高的庞然大物,简直就像个魔盒,它使许多人变得富有,也使许多人折戟沉沙。第一二层是购物、游览中心,从第三层至四十三层是办公大厅,住了一百多家中外公司和企业。
为寻找用户,肖贤启带领他的铁杆哥们一层一层地往上爬,用十天时间,敲开了所有办公大厅的门户,终于找到了二十多家做纺织品生意的同行。
这个办事处,每年为邵阳纺织品站盈利几十万元。成了该站530多名职工的摇钱树。因此,肖贤启获得了湖南省商业系统青年企业家的称号,成了报刊、广播、电视宣传的风云人物。
接学忠、王玉湘把这些情况归纳起来,从中发现肖贤启的这些动人事迹,都已成为历史,时间越往前移,他的行为越显得苍白无力。
那么,近几年他究竟干了些什么?因居功自傲,而走向堕落,走入深渊的人,历史上并不鲜见。
肖贤启是不是这种人呢?
他俩深入群众,作艰苦细致的调查。
有人反映:近两年,肖贤启家中添置了大量高档进口家用电器,他本人穿的是几千元一套的西装,扎的是数百元一条的领带,抽的是“555”牌香烟,他老婆戴的金项链,挂的金耳环,浑身珠光宝气,像个阔太太。仅靠两人的正常收入,不可能有这么阔绰。
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抓不到肖贤启贪污、受贿的真凭实据,他就是买下整个国贸大厦,法律也拿他没办法。
重证据,这是中国法律的灵魂。
没有证据,一切指控都是徒劳。
接学忠、王玉湘虽然有几分焦虑,但没有丝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