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千里奔袭吕梁山(1 / 2)
又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侦查,擒获了王涛犯罪集团的二号人物马强。
侦查员们并不轻松,因为王涛犯罪集团的三号人物刘海涛还逍遥法外,不见踪影。
大队长陈岩、副大队长李传记率领侦查员张大威、李良等再次深入辽中县,发动群众,寻觅刘海涛的蛛丝马迹。
很快,他们获得可靠情报:刘海涛目前正躲藏在山西吕梁山区一远房亲戚家。
事不宜迟,兵贵神速。
当日夜晚,威武气魄,代表九十年代沈阳风貌的沈阳新北客站,奉命前往山西吕梁山区抓获刘海涛的特别行动小组的成员们在这里会面,他们是沈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侦查员李良、赵欣兰,辽中县公安局侦查员宫喜文、梁景昆。
他们登上西行的列车,开始了艰难的千里大追捕。
列车上拥挤不堪。由于匆忙起程,连座位票也没有购到一张。他们只能在塞满大篮小筐、硬袋软包的走道里勉强立足。吃饭,喝水,更是奢望。就这样,他们经过长时间的颠簸、碰撞,终于空着肚子,干着嗓子,抵达了山西省会太原。
他们没有停歇,又马不停蹄,赶往吕梁山区。他们从小就熟知吕梁山的名字,从书本里,从银幕上,看到过许多吕梁山英雄儿女抗击日本鬼子,打败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故事。他们很难得来此一趟,多么想走一走英雄走过的路,登一登英雄登上的山。然而,他们重任在肩,刻不容缓。
他们一路风尘,赶到了位于吕梁山脚下的榆茨市。
他们走进榆茨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办公室,向正在值班的真队长递上介绍信、警官证,并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来意,请求帮助查找刘海涛的远房亲戚。
全国公安本是一家,不分东西南北中,只要是追逃犯,破大案,相互配合、共同作战。真队长立即动了真格的,从刑侦大队挑选出了几名能征善战的侦查员,与东北来的同行携手开展工作,查明了刘海涛的远房亲戚刘海湾所在工作单位、家庭成员等情况。
第二天,真队长亲自出马,带领东北来的特别行动小组的同志们,走进了刘海湾工作的山西省太行机器厂。
厂保卫科科长曾在部队担任过侦查连长,西南边陲那场刻骨铭心的战役中,立下过赫赫战功,转业到太行机器厂保卫科任职后,对全厂治安防范工作抓得有声有色。
当他听真队长和东北来的特别行动小组的侦查员们讲明来意后,立即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照片,对客人们介绍道:
“照片上穿西服的人就是刘海湾。他家的确来了个远房亲戚,一家三口,是在刘海湾的弟弟刘海洋结婚时,特意从东北赶来参加婚礼的,还拿来了不少钱。自那时起,这一家三口就一直住在刘海湾家,过了一些日子,便再也没见到过这一家三口人了。”
听了张科长的介绍,特别行动小组的侦查员个个眼睛放亮,他们判断这是刘海涛一家三口无疑。
传讯刘海湾兄弟俩。
没费太多的口舌,不用大的较量,刘海湾兄弟俩毕竟是新时期的工厂主人,毕竟是受过普法教育,经真队长、张科长一番启发,讲出了真情。
平时,他们与刘海涛这门远房亲戚几乎没有什么往来,但不知哪边刮来的风,刘海洋结婚时,突然来了刘海涛一家三口,说是专程从东北赶来吃喜酒的。他们当然热情款待。过了两天,刘海涛便对刘海湾说:
“哥哥在东北惹了点祸,为了避避风头,你在这块给我租个房子,我暂时躲一躲。其实也只是一点小祸,等风头过去我也就没事了。”
刘海湾没有追问他惹下了什么祸,只以为他与别人开仗,别人要寻仇报复他。亲戚求上门,如果不帮忙,岂不是不仁不义?!
刘海湾便在榆茨市给刘海涛租了套房子,刘海涛很满意,一家三口,过起了安安逸逸的小日子。
可时间久了,刘海涛觉得没意思,他又找到刘海湾,要求帮他找点赚钱的事做。
刘海湾没有推辞,而且还有几分高兴。因为他和一个朋友在吕梁山区安宁村开了一个硅厂,那地方离榆茨较远,条件较差,他平时要上班,没有精力去照管,正苦于找不到一个可信任的人去替他经营。于是,他将这事说了,并问:
“赚了钱,你我对分,不知哥哥愿意干还是不愿意干?”
刘海涛连连点头:“愿意!愿意!这是兄弟你对哥哥的关照、帮助,一则有钱赚,养家糊口,二则避风头,只要你不说,别的人永远找不到我。”
刘海湾租了一辆汽车,将刘海涛一家三口送到了吕梁山中的安宁硅厂。自此,刘海涛摇身一变,当上了硅厂的副厂长。
特别行动小组组长李良决定:火速赶往安宁硅厂,夜擒刘海涛。
警车翻山越岭,抛却一路坎坷,迎来满眼新绿。特别行动小组的侦查员们在吕梁山的半山腰,找到了安宁硅厂。
这里,山巍巍,水盈盈,一溜溜陕北窖洞顺半山腰排列,住着在此开山采矿的几十名工人,炊烟袅袅,鸡鸣阵阵。举世有名的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