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秦宫下七十六破赵(2 / 2)

加入书签

绕后,此时调回边境五万部队,恰好能够夹击秦军。”

韩信的手指沿着太行山脉划动,又点了点一旁的河流,“提前掘开滏阳河,淹没这一片,拖上一月,待天气转冷,便是百里沼泽,秦军行动迟缓,粮草消耗必然加剧,二十万军队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至此,邯郸之危解矣。&ot;当你完全洞察了对手的行动,那么失败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韩信抬起头,目光透过额前的碎发,直直撞上王翦。

分析自己部队的行军战略,谁都可以说上几句,而分析敌人的战略,却需要超高的战术素养,他以前并不相信有的人是天生将才,打仗是需要积累经验的,但今天他见到了。

王翦坐直身子,这一次是完完全全的正视韩信,眼中流露出纯粹的欣赏,他有预感,眼前这个寂寂无名的年轻人,一定会在这场战争之后,名震六国。

章邯正欲将铁门打开,王翦却直接大步走了过来,用眼神示意了一下章邯,然后亲自替韩信打开门,他拍了拍韩信的肩膀,将桌上的黑布掀开,里面赫然是秦军的部署图,“说说你的破赵之策。”

他明白王翦的意思,接下来的谈话,章邯会快马加鞭,一字不落地传回咸阳,直达王上的桌案,而韩信会留在这个地方。

韩信扭了扭脖子,活动了一下筋骨,神情很是放松,他并没有一上来就大谈对敌之策,而是先说出了王翦的战术,“将军有二十万兵力,李牧却只有十万,所以将军想以长击短,左中右叁路一齐推进,围而歼之,不失为上策。”

“对阵李牧,不可急功冒进,你的判断不错。”王翦点点头,眼神微眯,“不失为……你的意思是还有更好的选择?”

嘴角微微上扬,隐隐透出一种掌控全局的意味,韩信毫不犹豫地说道,“兵贵神速,只要切断邯郸与代地的联系,就可以直取邯郸,一举灭赵。”

“上一次攻打邯郸,信陵君窃符救赵,春申君率军北上,赵魏楚叁国联军夹击,以致秦军败退。如今魏国,楚国虽然实力衰退,却依然能够驰援,一旦拖下去便会给赵军喘息之机。另外,将军应该有意识到我们推进的速度比想象中慢吧。”

虽然是敌人,但不妨碍韩信欣赏李牧,此人用兵灵活多变,又不失稳重,常常根据实际形势创造出一些新的战术,“李牧虽然且战且退,但撤退的同时提前迁移百姓,烧毁粮食,砍伐树木,导致我们完全无法获得补给,所有物资依赖后线运输,此消彼长,推进速度只会越来越慢。”

“短时间有用,到最后只会退无可退,以赵国的国力,迟早会被李牧拖垮。”王翦当然发现推进速度变慢,但并未想到李牧如此狠心,他重重地砸了一下桌子,声音决断,“不能拖下去。”

韩信拿出朱砂笔,圈出地图上的两个点,“李牧带着赵军主力驻守番吾,副将驻守肥城,我们可以佯攻番吾,但每次只出动小股部队袭扰,制造我们粮草不足的假象,让赵军继续实行坚壁清野的战术,大量消耗他们的物资。实则暗中分兵,派主力精锐突袭肥城,利用兵力优势击溃赵国边军,只要肥城失守,就可以直接南下形成对李牧主力的夹击之势。”

王翦看着韩信在地图上画出的红圈,沉思片刻,“你的想法很完美,但那是最理想的情况,赵军训练有素,意志坚定,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不能小看李牧。”

“呵,我并没有说要歼灭赵军,杀死李牧的也不会是我们。兵者,诡道也,但真正的诡道,不在战场,而在人心。”韩信勾了勾薄唇,墨玉似的瞳孔,漆黑如渊,眉头微挑,意味深长道,“当一国兵力集中在李牧手里的时候,他的结局不言而喻。”

王翦深深地看了韩信一眼,没有说话,这个道理他用了很多年才想明白,战场的胜负只是表象,战争和他们,都只是权力博弈的工具,武安君白起便是最好的例子。

“在等待王上的命令下达之前——”王翦抓起一把赤旗,插在地图上的漳水上游,“我命你带人掘开漳水堤坝,让洪水先淹没红松林,先验证一下你的第一个判断。

嬴政的诏令来得很快,显然影密卫的效率很高,当韩信再次见到章邯的时候,他手中便多了一枚玄铁令牌,而这枚令牌会直接将他送到副将之位,虽说是与众多将军一并作为副将,却也算得上一步登天。

章邯打趣道,“王上非常欣赏你,沾你的光,现在我也是影密卫统领之一,如果这场战争一切如你所料,下次见面我应该叫你一声大人。”

“我想我们称得上是朋友。”韩信一本正经道。

章邯挑了挑眉,饶有兴致道,“的确如此。”

“所以叫名字就够了。”韩信的目光越过章邯,望向咸阳的方向,她应该在那里等他吧,真好,很快就能见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