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46节(2 / 3)
住了29年的陈卫记得,80年代末刚搬过去的时候,周边的配套设施还没建设好。
要买油盐酱醋,她只好跑到四川路附近去。“格辰光年纪轻,买东西都是踏脚踏车从外头买回来的。”她说。
所以,当1991年9月,联华超市曲阳店在曲阳路玉田路开业的时候,连续两个星期,客流天天爆满。
联华超市在曲阳刚开业时,顾客排起了长队
曾在联华担任首席新闻发言人的孙明回忆说:“有些住在市区的人也特意乘公交车来看热闹。”
“因为人实在太多,只好在门口拉起绳子维持秩序。晚上超过了营业时间,卷帘门也关不上。”
有意思的是,这家造成轰动的超市,是依照一盒片长仅十几分钟的录像带筹建起来的。
“当时没有现成的专业人员,没有现成的样板可以借鉴,只有一盒香港屈臣氏超市的录像带,中间还夹带着许多广告。”
“筹备组就根据录像画面,依样画葫芦做了超市商品布局的设计。”
商品组织也很不容易。那时,商品市场仍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制”运行下。
远不像今天,生产单位直接与销售终端对接,所有商品标准化包装后上架销售。
在第一家联华超市里,“白砂糖是散装称重后再装牛皮纸袋的;什锦水果糖是散装零称零卖的;饼干绝大多数是散装,装入牛皮纸袋后再称重的;而各种调味品几乎都是零拷的”。
_,每次写年代文都感觉这些年我们国家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超市卖炸鸡
好在1991年海城开的第一家超市虽然没有电脑, 进出货都靠手工开单记账。收银机也没装扫码枪,价格标签全是人工贴到商品上的。
但它有一点特别美妙,那就是它设置了冷库。
楼上是店铺, 地下室就是仓库, 专门配备了冷库。这就为半成品炸鸡块、鸡米花以及其他冷冻食品的销售提供了可能。
但问题在于现在的超市并不卖速冻熟食。
是因为这时代我国的速冻食品工业还没有开启吗?当然不是。
事实上80年代起,北上广以及江苏福建这些沿海地区就已经有工厂生产速冻食品。什么速冻饺子、包子、烧麦、春卷、馅饼乃至速冻菜肴等等, 种类还不少。
但他们走的是出口创汇路线, 顾不上国内市场。至于后来闻名全国的三全速冻食品,也才刚刚处于草创阶段,尚未打开更大的市场。
所以超市负责人对她的推荐将信将疑,并不十分感冒,甚至委婉地拒绝:“我们超市进货都有自己的渠道,必须要经过程序。”
周秋萍直接打蛇随棍上:“那我能否现在邀请您去我们的工厂参观?实不相瞒, 我们工厂供货渠道很广, 肯德基也是我们的顾客。”
然而肯德基的名头似乎并不够响亮, 起码没能像当初震撼到宋经理一样打动负责人。
但周秋萍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她应是笑容满面地邀请人:“要不您跟我们去工厂看看, 瞧瞧我们的东西究竟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超市经理想推脱, 他手上还有不少事要做, 实在不方便去考察市场。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周秋萍也不好把人硬拖上车,不然肯定要被当成拐子了。
她保持笑容:“那这样好吗, 明天上午贵超市能否借我们一个插头,我们不占用超市的场地, 就在外面展示给大家看。”
超市经理不想多事, 但是敲门进来找他的同事惊讶地看着周秋萍的脸, 下意识地伸手指:“你就是周秋萍周总吧。”
周秋萍朝他点头微笑:“鄙人正是周秋萍, 请问您有什么事儿吗?”
那年轻人神情激动:“嗐嗐嗐,我们家一直想谢谢您来着。我爸的那个锁具博物馆,家里都没地方放东西。每次有人想过来看,都得坐在我床上看。”
海城的住房紧张是出了名的,睡在大衣橱里,睡在吊床上,都司空见惯。何况家里人还想弄个博物馆,可想而知有多憋仄。
周秋萍有一点特别适合做生意,她的记忆力在某些方面特别好,瞬间就想起来了:“噢,飞机正在改造装修,我也很期待令尊下下个礼拜举办的展览。到时候我们就都有机会饱眼福了。”
年轻人激动完毕,才想起来领导还在呢,赶紧嘿嘿笑着往后面退了退。
但经理还是给同事面子了,只强调了一句:“那你们得注意安全和卫生。”
周秋萍笑容满面:“那真谢谢您了。您忙,我们不打扰了。”
年轻的超市员工小牛赶紧跟出来,嘴里说着:“经理,我送送客人啊。”
等离开办公室,他才主动询问:“周总,你们是来谈事的吗?”
朱莉解释道:“我们的产品想进你们超市销售,但是好像有点麻烦。”
彭阳在旁边补充:“我们产品的质量肯定没问题,不管是肯德基还是飞机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