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42节(2 / 3)

加入书签

看三只小同学:“这是你们拍的广告?”

星星已经忘了这茬,这一个夏天,她拍了好多广告,她甚至搞不清楚广告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青青同样迷糊:“是的吧。”

卢小明倒是记得清清楚楚:“嗯,覃阿姨喊我们拍的,说,肥水不流外人田。”

周秋萍哈哈大笑:“对对对,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能便宜了别人。”

别说,这广告虽然简单,但指向性很强。直接把飞机餐和奖赏捆绑到了一起,诱惑力相当可以。

星星扭啊扭,要跟妈妈贴贴脸讲悄悄话:“妈妈,我生日可不可以去吃飞机餐啊?”

周秋萍坏心眼上线:“哎呀,妈妈听说杨蕾姐姐要飞航班了,最近都不能去餐厅了。”

小姑娘惊恐地瞪大眼睛,怎么会有这么可怕的事情呢?她瞬间小脸垮了,委委屈屈:“可是我要上学啊,我不能去坐飞机。”

周秋萍同样惊恐:“阿妈,她到底有多少钱?”

居然都觉得坐飞机也无所谓了。

高兴同志其实也没数,在这方面她对孩子是放养。还是青青跑回房拿来了他们的储蓄罐。真的是罐,是个大罐子,以前用来装饼干的铁皮罐子,盖上盖子放在地上可以给小朋友当板凳的那种大罐子。

之所以不是先前的小猪储蓄罐,是因为那个太小了,早就装不下了。

可饶是这样的大罐子,里面也塞得满满当当。

周秋萍赶紧扒掉碗里剩下的饭,洗手将罐子里的五块十块倒在沙发前的茶几上,一五一十地数起来。

呵,可以啊,这两只小家伙一个夏天竟然挣了2300多块。

她们总共拍了多少广告啊。

卢小明在旁边解释:“还有电视,我们拍电视了。”

海城电视台有自己的电视剧制作中心,拍过风靡全国的热播剧。现在地方电视台拍戏很少全国海选,基本遵循就近原则。小银星艺术团是电视台主办的,导演拍戏找演员时当然也优先从里面挑,方便。

虽然他们演的不是主角,只陆陆续续拍了半个月,但拿到手的片酬不少。其中卢小明有场夜戏,夜班费就拿了五十块呢,比普通工人的夜班费要高得多。

小学生有点遗憾:“本来青青和星星也有的,但她们睡着了。”

周秋萍听的相当长见识:“这么高啊,前两年在江州倒没听说有这么高。”

卢小明肯定地点头:“我们老师说他上中学时,嗯,就是1984年被峨眉电影厂挑中了去拍戏。有次吃过晚饭拍到凌晨,夜班费是34块钱,跟老师爸爸一个月的工资一样高。”

老师说这件事是因为觉得现在拍戏片酬降低了,毕竟眼下海城工人月平均工资已经两百大几了。不知不觉间,大家的收入就这样涨了起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秋萍瞬间了然为什么90年代海城的吃鸡市场会那样火爆了。核心因素还是在于大家的荷包鼓了,吃完新鲜之后也可以继续吃品味。

她的养鸡事业的确大有前景呢。

周秋萍挥舞着手上的钞票,询问小朋友的意见:“这些票票是给你们存银行还是怎么样?”

虽然不干涉,但她还是要诱导孩子别把钱都放在吃飞机餐上。小朋友要有投资理财的意识的。

青青和星星还真没概念,她俩真正的身家当然不止这两千块钱。要知道,她俩也是吃过海城股市大牛市红利的人,现在俨然小富婆。

票票要做什么呢?小朋友苦恼得小手托小脸,发出花钱好苦恼的人间凡尔赛喟叹。

周秋萍也觉得这点钱买股票太少,跟着转起脑筋来:“要不,我们买猴票吧。”

她到今天都记得猴票的万元辉煌,忍不住不发这个财。

没想到彭阳先惊讶地瞪大眼睛:“两千块钱还不够买两张猴票呢。”

屋里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邮票都这么贵了?

彭阳十分笃定地点头。他回海城了,消息网自然要比在深圳灵通。

要说今年最挣钱的,其实还真未必是股市,邮市那才叫正儿八经的大牛市呢。

“侯晓斌有个同事病退的,今年炒邮票真的赚疯了,他就是炒那种邮资明信片。二月份吧,一毛钱的进价,后面涨到了9块多,差不多整整一百倍。你们说是不是疯了?去年深发展也赶不上它吧。”

周秋萍深深地懊恼自己还是人生阅历太少。要知道有这种好事,她当初无论如何都要掺一脚。那她现在就不愁拿到地也没钱盖大楼了。

高兴同志则听得心惊肉跳:“乖乖,现在大家都好有钱啊。”

她不懂炒股也不明白炒邮。但她明白要是大家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这些玩意儿肯定玩不转,又不能填肚子。

周秋萍则若有所思,经历了1991年的投资市场狂热,她现在真的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海南房地产泡沫和证券市场的第一轮真正意义上的大熊市了。

因为大笔热钱涌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